剛剛搜尋破傷風疫苗資訊. 剛好看到台北榮總護理護理部的網站"破傷風疫苗"建議. 不要與新冠疫苗同時施打. 所以又查詢了一下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接種間隔的建議.
破傷風疫苗與新冠疫苗是可以同時接種的.
疾管署出版品 2021年11月 COVID-19疫苗系列專欄:可以跟其他疫苗一起接
種嗎? 節錄其中一段內容.
種嗎? 節錄其中一段內容.

在COVID-19疫苗使用初期,國際間及WHO對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之建議均較保守。WHO之疫苗專家諮詢小組(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on Immunization)於2021年對目前核准使用之各種COVID-19疫苗,均建議須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接種,並強調此建議可能隨實證而更新。隨著COVID-19疫苗接種計畫展開,大規模資料顯示其安全性與有效性,為避免間隔時間接種可能造成接種率下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目前建議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可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但若同一天施打多種疫苗,建議施打在不同部位(如距離超過1英吋以上);若與較常引起局部反應的疫苗同時接種,則盡可能施打在不同側手臂上。
2023-11-12 17:41 美國疾管局網站-tetanus: Causes and How It Spreads
關於蜂螫. 如果將蜂螫視為廣義上昆蟲螫咬. 打破傷風疫苗是合理的.
(但uptodate上面提到. 膜翅類螫傷沒有文獻曾經報告個案感染破傷風)
哪些原因/途徑會發生破傷風感染
常見的感染途徑 Common ways tetanus gets into your body
The spores can get into someone’s body through broken skin, usually through injuries. Tetanus bacteria are more likely to infect certain breaks in the skin. These include:
Wounds contaminated with dirt, feces (poop), or saliva (spit)
Puncture wounds (wounds caused by an object, like a nail or needle, breaking the skin)
Burns
Crush injuries (injury to a body part due to pressure from another object or being squeezed between two heavy objects)
Injuries with dead tissue
其他破傷風感染途徑 Other ways tetanus gets into your body
(有些屬於醫源性感染. 例如手術傷口. 藥物肌肉注射)
Tetanus bacteria can also infect someone’s body through breaks in the skin caused by:
Clean superficial wounds (when only the topmost layer of skin is scraped off)
Surgical procedures
Insect bites
Dental infections
Compound fractures (an exposed broken bone)
Chronic sores and infections
Intravenous (IV) drug us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s (shots given in a muscle)
2023-08-15 15:45
1. 確認病患是否曾經打超過三劑破傷風疫苗
2. 若病患曾打超過三次疫苗. 且最後一次是五年內施打. 不需打破傷風疫苗
3. 若病患曾打超過三次疫苗. 且最後一次是10年內施打. 傷口乾淨則不需打破傷風疫苗. 傷口汙染則建議打破傷風疫苗.
4. 若病患曾打超過三次疫苗. 且最後一次是10年內施打. 需打破傷風疫苗
5. 若病患不確定是否打過疫苗. 建議施打
6. 若病患不確定打過幾劑疫苗. 這次當成第一劑疫苗. 之後1-2 劑間隔時間建議 6-8 周
第2-3 劑間隔時間 6-12 個月.
7. 高風險族群. 即使沒有受傷, 建議每 10 年追加一次破傷風疫苗.
台灣自民國43年開始供應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 (DTP)
(印象中. 是針對兩歲以上兒童施打. 所以民國41年之後出生的可能會打過)
含有破傷風類毒素的多合一疫苗, 小兒的施打期程是 2個月 4個月 6個月 18個月共四次
最後一次是滿五歲至小學入學前(衛生單位會催注)
疾管署: 破傷風有哪些高風險族群?
(路徑-疾管署首頁⇒傳染病與防疫專題⇒傳染病介紹 ⇒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破傷風 Q&A)
沒有接種過疫苗或距離最後一次破傷風疫苗接種超過 10 年者。建議在工作中接觸土壤、污物、動物者及軍人、警察等意外創傷高危險群定期(每10年)追加破傷風類毒素以維持主動免疫力。
最後更新日期 2019/6/6
(在破傷風防治工作手冊也有提到上面同樣內容.貼在最下面)
圖片出處: 疾管署⇒破傷風⇒疾病介紹-附件一受傷後傷口之預防破傷風處理措施原則
(註.這張圖片是uptodate的表格 table 1 -翻譯成中文)

首頁 ⇒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傳染病介紹⇒ 第三類法定傳染病⇒ 破傷風⇒ 重要指引及教材
⇒破傷風防治工作手冊
(僅節錄一部分內容)
十一.防疫措施(Measures of control)
(一)預防方法
... 建議在工作中接觸土壤、污物、動物者及軍人、警察等意外創傷高危險群定期(每10年)追加破傷風類毒素以維持主動免疫力。
(二)預防接種
我國自1954年開始供應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DTP),接種四劑DTP疫苗後其破傷風免疫效力約可維持10年。
自2010年3月起針對出生滿二個月、四個月、六個月及十八個月之學齡前幼童全面改提供「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DTaP-Hib-IPV),取代原使用之DTwP。
下面這段是美國疾管局(CDC)網站上的建議
Tetanus Vaccination
CDC網頁上面有角弓反張 的病患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