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
IGRA 和 TST 一樣,對活動性結核病的發病風險預測不佳
接種卡介苗會造成偽陽性
IGRA 陰性無法排除結核菌感染
IGRA 可能會偽陽性
IGRA 陽性預測值偏低. 需挑選篩檢對象, 以提高陽性預測值
TST 在老年人或T細胞免疫功能低下, 會有偽陰性
TST: 用於五歲以下患者, 或無法抽血檢查 IGRA時
LTBI 診斷工具及其限制
目前的兩種診斷工具,為 TST 與 IGRA,陰性預測值都不錯,但陽性者發病的預測值偏低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active TB),故應選擇結核病高危險族群來進行檢驗。臺灣過去廣泛採用的結核菌素,為丹麥製 PPD RT23 with Tween 80,劑量 2 tuberculin unit(TU)/0.1 mL,以 Mantoux test 之方法,於 48~72 小時判讀反應硬結。結核菌素測驗受結核菌素製劑(菌株)、測驗與判讀技術、使用劑量、宿主因素、卡介苗接種、環境中的非結核分枝桿菌等因素影響。在 1954 到 1986 年之間出生的世代,幾乎都有接種過一劑卡介苗,且超過六成接種過兩劑的卡介苗,且多半不是在新生兒時期接種,故結核菌素皮膚測驗的結果,常會有偽陽性的疑慮,以及是否需使用較大的臨界值判讀的問題。由於 TST 是依賴健全的 T 細胞免疫功能之體內(in vivo)測試,年長或者 T 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時,往往又有偽陰性的問題。所以,若用在感染率較高的族群,例如近期接觸者,感染率可達 10~40%不等,陽性預測值可達八成以上。臺灣未滿 13 歲的兒童接觸者,若是未接受 LTBI 治療,接觸者檢查時 TST 的反應大小,是三年內發病風險最相關最可靠的預測因子。
從 2016 年起, TST 僅用在未滿 5 歲的接觸者或極少數無法完成IGRA 檢驗的民眾,其判讀標準維持在 10mm(接種過卡介苗者)。未接種過卡介苗者、愛滋感染者、接受anti-lymphokines 或其他免疫抑制治療者,改以 5mm 為陽性臨界值。IGRA 則是利用結核分枝桿菌特異抗原在體外刺激淋巴球產生丙型干擾素(M. tuberculosis specific Interferone-γ),加以定量來判定是否有 LTBI。IGRA 較少有卡介苗及環境中非結核分枝桿菌所帶來的偽陽性,且只要抽血檢驗,不必像 TST 須回診判讀。IGRA 和 TST 一樣,對活動性結核病的發病風險預測不佳。此外,採檢時必須用力搖勻,採檢後必須在數小時內上機,且價格昂貴,是過去沒有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從2016 年起,凡是五歲以上的接觸者,都優先使用 IGRA,以減少因大量接種卡介苗引起的偽陽性和不必要的LTBI 治療。
由於仍然有為數不少的細菌學確診結核病個案,IGRA 血液測驗結果是陰性,故許多指引都指出,當病人出現疑似結核病的症狀,就算 IGRA 血液測驗結果是陰性,也不能排除病人有結核病,應積極採檢進一步確定診斷,故臨床上在使用此類檢查時,需注意其限制性。
由於仍然有為數不少的細菌學確診結核病個案,IGRA 血液測驗結果是陰性,故許多指引都指出,當病人出現疑似結核病的症狀,就算 IGRA 血液測驗結果是陰性,也不能排除病人有結核病,應積極採檢進一步確定診斷,故臨床上在使用此類檢查時,需注意其限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