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高尿酸 慢性腎病 胰島素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57.html . 糖尿病相關筆記~目錄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4.html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麻疹與麻疹疫苗.MMR疫苗

2025-10-03 09:30AM

之前國內出現麻疹疫情時. 有部分醫護人員需施打麻疹疫苗. 建議接種的族群. 最初是1981年之後出生補接種一劑. 後來修訂為1966年之後出生補接種一劑
不具免疫力的醫療人員補接種兩劑(間隔至少四周)

四、請醫療機構依據「醫療照護人員預防接種建議」,訂定MMR疫苗接種計畫,並以具體行動推動接種MMR疫苗,優先針對1981年(含)以後出生且不具麻疹免疫力之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補接種1劑MMR疫苗,以降低醫療機構人員感染麻疹的風險。

三、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easles、Mumps、Rubella;MMR) 麻疹與德國麻疹皆為高傳染性,且於潛伏期就具傳染力的疾 病。根據 WHO 建議,在訂有麻疹消除計畫的國家,除了常規的預 防接種政策之外,亦應針對特定族群,其中包括醫療照護工作人員, 提供預防接種,以達到消除麻疹的目標。
對於不具有麻疹或德國麻疹免疫力的醫療照護人員,建議應 接種 2 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且間隔至少 4 週
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114 年第 1 次會議決議修訂,判斷對麻疹具有免疫力的操作型條件如下: 
(一)曾經由實驗室診斷確認感染麻疹;或 
(二)出生滿 1 歲後有 2 劑含麻疹相關疫苗接種紀錄(2 劑至少 間隔 28 天以上),且最後 1 劑疫苗係在 15 年內接種;或 
(三)具有麻疹抗體檢驗陽性證明,且檢驗日期距今未滿 5 年; 或
(四)1965 年(含)以前出生,且非免疫不全者。此項判定標準 乃參考國人麻疹血清學研究及流行病學資料,將視最新實證資料滾動檢討並適時調整。 

 考慮台灣疫苗世代的高接種率、疫苗保護力消退現象、並兼顧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補接種的可行性,另依據國人麻疹血清學研究與流行病學資料及 114 年4月16日修訂之「國內現行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預防接種建議」,1966 年(含)以後出 生之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若不符合前述對麻疹具有免疫力的操作型條件,建議補接種 1 劑 MMR 疫苗(判定流程如附件),以提升其 對麻疹及德國麻疹之保護力,減少其感染及傳播的風險。 

過去麻疹疫苗以及MMR疫苗接種期程
1978年.滿9個月及15個月各接種一劑麻疹疫苗
1992年.滿9個月接種一劑麻疹疫苗. 滿15個月接種MMR疫苗
2006年. 改12~15個月接種第一劑MMR
2009年, 改滿12個月接種第一劑MMR.
目前常規疫苗期程. 滿12個月接種一劑MMR. 國小入學前接種第二劑MMR. 

大部分麻疹發生於嬰幼兒期(5 歲以前),臺灣從1978 年起全面實施活性疫苗接種,自疫苗廣泛使用後, 麻疹病例大大減低,多發生於未接種疫苗的人。1980 年代末最後一次比較有規模的流行中,病者大部分為學齡前孩童或國小學生,多發生於學校,感染者多見於從未接種疫苗者,或是因太早接種疫苗而無疫苗抗體保護者。
我國自1978 年全面於出生滿9 個月及15 個月之幼兒各接種一劑麻疹疫苗, 由於9 個月大的嬰兒仍可能存有母親的抗體(母體抗體可存在6-9個月),該劑接種效益僅約80%。故且 1992 年起改為滿9 個月接種一劑麻疹疫苗,滿15 個月接種一劑麻疹、腮腺 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於1992~1994年、2001~2004 分別針 對國三以下學生及年小學五年級以下學童陸續進行補種一劑MMR 疫苗。自 2003 年之後每年麻疹個案數均在10 例以下,且幼兒MMR 疫苗接種完成率 亦維持在95%以上,因此2006 年起取消出生滿9 個月之麻疹疫苗接種,並將 第一劑MMR 疫苗改為滿12~15 個月接種。但由於2009 年初發生數起群聚事件,為保障幼兒及早獲得免疫力,自2009 年4 月起再將第一劑MMR 改為出生 滿12 個月接種。 (3)常規預防接種時程:出生滿12 個月及滿五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MMR 疫 苗。

麻疹與麻疹疫苗.MMR疫苗

2025-10-03 09:30AM 之前國內出現麻疹疫情時. 有部分醫護人員需施打麻疹疫苗. 建議接種的族群. 最初是1981年之後出生補接種一劑. 後來修訂為1966年之後出生補接種一劑 不具免疫力的醫療人員補接種兩劑(間隔至少四周) 114-01-10 疾病管制署致醫界通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