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學】虎頭蜂-賴育民醫師-發表於2014/08/25
山野活動中,該如何避免遭遇這些惱人的虎頭蜂呢?
認識虎頭蜂
虎頭蜂並不是單一的蜂種,而是泛指胡蜂科的大型蜂類,在台灣一共有七種,也有人稱之為大黃蜂。胡蜂科的成員是肉食性的,但也攝食花蜜和水果,體型碩大,毒性和攻擊性都比蜜蜂強。
台灣致死報告最多的是胡蜂科的黑腹虎頭蜂,其他各種胡蜂科成員也都要小心。一年之中最容易攻擊人的時候是秋冬之交,因為此時工蜂都已成熟,而蜂后正要產下越冬的卵(在次年會發育成新的蜂后),正是所謂「存亡之秋」,因此工蜂護巢特別兇猛。此外,在一日之中,虎頭蜂在夜間不活動,在清晨及傍晚氣溫較低時活動力較低,如果無法避免要穿越某些已知易有虎頭蜂活動的地區,應該要選擇這樣的時間通過。
虎頭蜂 (圖/123rf)
毒性反應
虎頭蜂螫刺的致毒反應,可分為下列三種情況:
• 少量螫刺,局部反應:
如果螫刺數少於20,且無過敏反應者,大多只有在螫刺部位因毒蛋白引起局部的紅、腫、熱、痛、癢等反應,但不會有生命危險。在離開現場之後,應檢視被蟞傷的部位,如有螫針殘留(通常蜜蜂螫刺會殘留螫針,胡蜂則否),則用針挑掉,然後清潔傷口、冰敷、局部塗抹抗生素加類固醇軟膏,也可加上口服抗組織胺。
• 少量螫刺,過敏反應:
如果我們對某種蜂類過敏(通常是曾被該種蜂螫過而激敏化),下次被同種蜂螫時(不限螫刺數,即使只有一針亦有可能),便有可能會發生過敏症狀。過敏的表現不一定相同,如果引起聲門水腫而阻塞呼吸道,或是嚴重的「過敏性休克」,便有可能致命。這種反應非常快速,可能於幾分鐘之內發生。但是我們對過敏性休克的野外急救措施(腎上腺素注射、CPR等)可能會有效,如果及時送到醫院,救活的機會也比較高。。
• 大量螫刺,全身性中毒反應:
當螫刺數大於20到30針時,蜂毒中的毒蛋白便有可能引起全身性的中毒反應。螫刺數越多,毒性越強,致死率也越高。這種反應是延遲性的,有時我們會見到傷者被送到醫院時生命跡象尚稱穩定,但卻後續發生凝血障礙(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症 DIC)、代謝性酸中毒、急性腎衰竭等合併症而致死。我們對中毒的機轉並不是很了解,也不像被毒蛇咬傷時那樣,有抗毒血清來加以中和。所以醫院只能針對這些併發症使用支持性療法,如能度過危險期才有機會存活。致死率很高,治療過敏性休克的治療法效果也不佳。當然,原已被激敏化的人,大量螫刺也可能合併過敏反應而在更短的時間內致死。
如何避免在登山活動中被蜂攻擊?受到攻擊時,如何處置?
答案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說不要穿顏色鮮艷的衣物或抹香水,有人建議被攻擊時脫下衣物在空中揮舞然後丟開,或跳入水中。這些方法可能有些道理,但是未能提供全面保護(穿素色衣物依舊可能被螫),並且可能因慌亂或現場限制(剛好在水池旁邊的機會不大)而無法執行。
• 以下是筆者認為可行的預防策略:
1. 見有蜂類在附近飛舞應立即停下腳步,小心觀察,如見有蜂巢,應儘可能繞過。
2. 不要招惹或打死在身體附近盤旋的蜂(可能是巡邏蜂),它所釋放的費洛蒙會引來蜂群攻擊。
3. 即使是在炎熱的天氣登山,也要穿長袖衣物;可選擇輕薄透氣的材質。
備用衣物或輕型雨衣應置於伸手即可取得的地方,如背包上袋的外側、腰包等處。隨時可抽出來保護頭頸部。
4. 殺蟲劑(會干擾生態,僅限急用)除了可以殺死蜂,它的味道也會干擾虎頭蜂釋放用來召集同伴的費洛蒙。通常帶頭的人會先受攻擊,所以嚮導也許可以考慮帶一瓶放在側袋。
5. 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過敏性休克,所以如果可能的話,山野活動的急救包中一定要帶腎上腺素等過敏性休克的處理用藥。
• 遭遇攻擊時的現場處置方法如下:
1. 大聲喊叫提醒隊友之後,應立即朝反方向(來時路)逃離,小心不要跌倒墜落。
2. 身上的背包,衣物等都有保護作用,除非嚴重影響行動不要脫掉。
3. 如果有隨手可得的多餘衣物、雨衣或其他遮蔽物(比如說,塑膠袋或地上的一片芋葉),可即包在頭頸等暴露部位,儘可能減少身體暴露。請務必牢記,少螫一針,就少一點致死的危險。無論如何要盡最大努力把自己包起來。
請問:虎頭蜂叮人會致命嗎?
答覆:如果是少量螫刺,可能會引起局部反應或過敏反應。如果螫刺數大於20到30針時,蜂毒中的毒蛋白便有可能引起全身性的中毒反應。螫刺數越多,毒性越強,致死率也越高。
請問:如何於登山活動中防範虎頭蜂攻擊?
答覆:見有蜂類在附近活動應立即停下腳步,儘可能繞路而行;不要招惹或打死在身邊盤旋的蜂隻,因為它會釋放費洛蒙,召來同伴圍攻人類……。
*本文刊登於台灣山岳第87期
http://www.ilosh.gov.tw/menu/1169/1319/%E7%A0%94%E7%A9%B6%E5%A0%B1%E5%91%8A%E5%9C%8B%E5%85%A7%E5%A4%96%E6%88%B6%E5%A4%96%E4%BD%9C%E6%A5%AD%E5%A0%B4%E6%89%80%E8%99%8E%E9%A0%AD%E8%9C%82%E5%8D%B1%E5%AE%B3%E9%A0%90%E9%98%B2%E7%A0%94%E7%A9%B6/
研究報告:國內外戶外作業場所虎頭蜂危害預防研究
發布單位:勞工安全衛生展示館 更新日期:105-06-28 page 47
第二節 學者專家諮詢會所提之建議
一、暑假期間民眾戶外活動增加,相關單位應針對民眾及戶外作業勞工舉辦講習
說明,「不主動攻擊,不要去驚擾」,減少意外發生。
二、戶外作業勞工上工前,應先注意工作環境是否有虎頭蜂飛行,並找尋是否有虎頭蜂窩存在,若發現虎頭蜂巢,務必先請相關單位協助移除後再行工作。
三、中小學戶外活動前師長應先現場踏勘,觀察活動地點周遭是否有虎頭蜂巢,避免發生意外。
四、勞工於戶外工作時,應穿著基本防蜂之設備,尤其以除草工人為例,因操作割草機器所產生的聲音及震動,容易引起虎頭蜂的警戒而發動攻擊。
五、消防局執行為民服務,常常需協助摘除蜂窩,各消防局應配置專業捕蜂衣,以保障執行公務之消防員的生命安全。
六、戶外作業勞工從事作業前應充分瞭解虎頭蜂的生物特性及行為,從事戶外工作不可噴灑香水、塗抹有香氣的髮油、勿穿著顏色對比明顯之衣物,俾以減少遭虎頭蜂攻擊的機會。
七、當不慎遭虎頭蜂叮咬,可先服用抗組織胺,並於叮咬處冰敷後趕緊就醫。
八、在虎頭蜂可能出沒的地點利用虎頭蜂捕集板或虎頭蜂誘集器捕捉虎頭蜂,既可減少遭攻擊,亦可了解於該地區周遭活動的虎頭蜂種類。
九、遭虎頭蜂叮咬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症狀,目前各地消防局雖配有救護車,但,車上並無備置虎頭蜂蜂螫急救用品,僅於救護車上冰敷後,儘速送醫處理。
十、現場即時有效急救有非常迫切需要及必要!希望政府相關單位應成立緊急照護急救站,置備如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可及時給予急救之藥物,當遇緊急狀況,現場急救之護士或消防員可與醫師連繫,經同意後給予腎上腺素肌肉注射。偏鄉地區因醫療資源更為缺乏,因此更須建立緊急照護急救站,以因應蜂螫之突發狀況。
高血壓 高尿酸 慢性腎病 胰島素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57.html . 糖尿病相關筆記~目錄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4.html
高血壓 高尿酸 慢性腎病 胰島素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57.html . 糖尿病相關筆記~目錄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4.html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2024-08-12 09:20AM 前天上課時, 有學員說到高海拔肺水腫(HAPE)預防. 提到一個數字. 海拔 4000 公尺. 我又重新看了一次相關文獻. 先整理 uptodate 上面的段落 (下面是我的筆記) 1. 放慢每天上升的海拔高度. 還是預防HAPE最主要的方...
-
2023-10-25 16:08 NEJM 2001 High altitude illness 裡面沒有特別放上風險分級評估的表 NEJM 2013 Acute High Altitude Illness 下圖來自美國CDC 2024 黃皮書 下圖來自 uptodate....
-
2024-10-15 中午 11:01AM 比較必要的是丹木斯. 腸胃藥物或感冒藥物並非必備. 不過止痛藥物我覺得應該帶一些. 因為疼痛會降低行進速度. 可能會造成行程延誤. 口服類固醇也可以考慮攜帶. 外傷相關藥物(抗生素藥膏.口服抗生素)及衛材(透氣膠帶.棉棒.紗布.生理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