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高尿酸 慢性腎病 胰島素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57.html . 糖尿病相關筆記~目錄 https://2019medicinenote.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4.html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202302161741台灣的醫師訓練-從醫學生到主治醫師

2023-07-13 17:12 
突然想到醫師還有幾種身分. 
例如, 主任級醫師. 曾經當過醫療院所主管的都可以掛. 但這個只是職稱. 含金量可高可低. 有些科別就只有一個醫師, 那當然是擔任該科主任.

有些科別從"科"發展成"部". 例如急診醫學科. 變成急診醫學部, 再從急診醫學部, 又分成若干科. 這個可以去各醫院的網路資料看. 以台大為例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 急診醫學部-科部簡介)
最早是成立"急診室", 此時急診不是一個醫學專科. 僅是一個看診治療的空間場所. 由各科醫師輪流支援看診. 53年改為"急診處", 61年成立"急診部", 80年又更名為急診醫學部, 前面這些都是醫院的編制. 在82年, 學校設立急診醫學科 . 這個算是臨床課程, 其他臨床課程還有很多. 因為現代的醫學知識體量太大 , 隔科如隔山. 不同科別的知識雖然部分可能會重疊. 但更多的是專科才會去鑽研的領域. 當一個專科的知識體量越來越龐大. 就會再分出更多的科別. 例如急診醫學部發展災難醫學科, 一般急診科, 急診外傷科, 急診毒物科, 急診復甦重症科, 急診兒科, 急診內科, 急診觀察醫學科.... 前面這些都是醫院的編制. 有些編制科別的內容如果夠龐大, 又可以再開設一門新的學校課程. 

好像寫太多了. 

其他會掛在醫師身分的名稱還有很多, 副教授級醫師, 教授級醫師, 院長級醫師, 這些名頭在台灣可能就只是名頭, 例如一個教授, 不會因為沒有掛上這個名頭, 就被減少收入. 這些名頭主要是用來給民眾挑選醫師的時候可以做參考. 不過最前面說了. 有些名頭含金量很高, 但也有些就只是名頭. 但聽說在對岸的民情與台灣差很多. 有些名頭真的會提高收入, 這個我沒實際問過其他醫師, 就只是看網路文章看到的. 


 2023-02-16 17:44

台灣的醫師養成制度沿革可以看這篇-台灣醫學系改制之歷史脈絡簡介與課程整合規畫-林口長庚醫院-專責教學主治醫師-趙從賢醫師
我這篇講的是見習醫師, 實習醫師, PGY醫師, 住院醫師, 總住院醫師, 臨床研究員(fellow ship), 主治醫師是什麼.

台灣的醫師訓練. 進大學醫學系之後, 是醫學生. 高年級的醫學生. 需要開始進入醫院見習. 即見習醫師, 見習醫師通常只看不操作. 見習醫師之後是實習醫師. 我學生時代醫學系是七年制(2013年才改為六年制), 大一上的是大學共同課程. 大二開始學習醫學課程. 大四開始去醫院見習. 大五在學校上了一年的臨床課程. 大六大七兩年實習, 而國家醫師考試是在大七畢業後才可以考. 國考及格取得醫師證書. 開始急診專科的住院醫師學習訓練. 
國際醫學教育的主流. 是在完成醫學系訓練, 拿到醫師證書. 再進入醫院實習. 2013年 醫學系改制為六年, 畢業後開始一般醫學訓練(簡稱PGY)

* PGY醫師(不分科住院醫師-Post-graduate year)
* 衛福部認可的專科有23個. 詳情可以看這裡~~法規名稱: 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民國 107 年 10 月 05 日)
* 醫師法第六條: 經醫師考試及格者,得請領醫師證書。(所謂醫師考試並非專科醫師考試)

PGY醫師. 有點像博士後研究員, 正常情況, PGY醫師已經取得醫師執照, 需要到各個醫院科別工作.做的事情跟時習醫師或住院醫師類似. 但每個醫院每個科系會有各自的規定. 包括值班.排班.接新病人.打病歷等等等都不相同. 

PGY醫師還沒分科. 完成PGY訓練之後, 接下來就要開始分科. 成為不同科別的住院醫師. 同樣是急診醫學科. 不同醫院的住院醫師學習計畫都不相同. 同一醫院. 不同科別的住院醫師訓練內容差異也很大. 各科都會有各專科醫學會規定的必要訓練項目. 應考專科醫師的資格每一個科別都不一樣. 有些甚至規定須發表研究報告才能去考專科. 
在台灣也有fellow醫師制度. 台灣所謂fellow 醫師是指已經完成住院醫師的專科醫師訓練(或已經通過專科醫師考試), 旦還沒有升上主治醫師(主治醫師是醫院的職位)的醫師, 等於是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之間的過渡.  

另外. 大家常聽到的所謂總醫師, 全名是"總住院醫師", 一般由資深住院醫師擔任(還是住院醫師), 直到取得專科醫師執照為止. 總醫師負責科內的行政及教學活動安排, 等於是幫該科打雜的. 在不同層級的醫院(例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等等). 同樣的總醫師的醫療能力有不同差距, 有些醫院的總醫師. 雖然還沒取得主治醫師職位. 能力可能還超過小醫院的主治醫師. 

取得專科醫師證照之後. 可不可以繼續回鍋當總醫師? 這個要看各醫師對自己科的忠誠度有多高了. 怎麼說呢. 總醫師就是打雜的. 在醫院中心通過專科醫師考試. 就可以去其他醫院升主治醫師. 薪水可能會差很多. 而fellow醫師的薪水可能介於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之間. 有些醫師甘願領少少的薪水, 繼續幫自己科系服務. 因為在醫學中心可以多看不同類型的病患. 增加經驗值. 要當雜工領薄薪打磨自己的醫術. 或者早早離開醫學中心去賺大錢, 去小一點的醫療院所應徵. 或自己開診所, 或做自費市場例如醫學美容領域. 各自都有不同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秒懂家醫科-血糖血脂(膽固醇)

2025-07-02 11:48AM 【門診醫學】 2024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 【門診醫學】高膽固醇血症的治療建議 【預防醫學:什麼食物會升高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