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毒物科 毛醫師
最近幾年對於毒蛇的理解, 已慢慢不再使用神經性/出血性/或混合性的分法了, 原因在於沒有一種蛇只有單一蛇毒成分, 例如龜殼花, 我們說他是出血蛇, 但在人類無顯著出血表現, 而他的成分 Trimucrotoxin 卻具有神經毒性 (to animals); 眼鏡蛇歸於神經毒蛇更是容易誤導, 牠的人類表現主要是 cytotoxicity (from CTXs and enzymes), 動物才是 neurotoxicity (NTXs), 牠也具有 anticoagulant phospholipase A2; 雨傘節算是較單純的神經毒, 但可能仍有other serious effects (e.g., life-threatening hyponatremia); 至於鎖鍊蛇 (D. siamensis), 主要是 procoagulant effect, 在人類並沒有觀察到 neuroparalytic effect, 但在鼠類, 卻有明顯的 NM blocking effect (的PLA2); 所以若是大家聽我講, 多半都是使用物種分類 (e.g., 蝮蛇科響尾蛇亞科, 蝮蛇亞科, 蝙蝠蛇科等等; 同一科屬, 會有類似的表現); 未來再把這些觀念推廣出去, 以促進國際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