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醫學 案例
1. 隊員如果出現頭痛, 要如何判定是高山症? 海拔? 到達高海拔的時間? 症狀?治療方式? 預防方式? 預防用藥有哪些可以用?
2. 隊員出現咳嗽及呼吸困難症狀, 如何判定是高海拔肺水腫? 症狀? 會發燒嗎? 跟肺炎怎麼區分? 治療方式?
3. 隊員出現神智異常或昏迷, 如何診斷是高海拔腦水腫? 症狀? 發燒? 伴隨肺水腫? 治療?
4. 高山症與體力不好怎樣區分?
上課前,請回答這則問題 http://tinyurl.com/lmakfx4
新聞
1. 蜂螫過敏性休克----- 非登山,不過也有關
2014-05-12
過敏性休克症狀 施打腎上腺素救回一命
警消指出,邱男上週在台7線49公里處施工,被一隻虎頭蜂叮咬後,頓時頭暈且不斷嘔吐,但意識還算清醒,決定自己開車下山就醫,車上還有1名同事陪同,沒想到上路10多分鐘後蜂毒發作,邱男因此昏迷,車輛失控撞上山壁。
陪同的同事見狀急叩119,桃園縣消防局巴陵分隊出動高級救護技術員黃鉅翔及中級救護技術員程中信趕往,抵達時發現邱男倒臥在駕駛座上,血壓及血氧值過低、脈搏過快且全身盜汗、臉部紅腫昏迷。
黃員推斷是過敏性休克症狀,先緊急施打腎上腺素,並就近將他載至華陵醫療站,再轉送國軍桃園總醫院救治。
轉診途中邱男狀況不見好轉,黃鉅翔決定再施打1劑腎上腺素,約10分鐘後,邱男生命徵象才逐漸回穩,意識慢慢恢復,抵達國軍桃園總醫院前,已經可以起身向救護人員答謝,送醫緩和蜂毒後康復出院。
2.不是很像高山症
(有人可以幫忙解說行程,配合病患發病症狀的海拔、時間、地點嗎?)
2014-05-06 21:40
〔記者陳信仁/南投報導〕花蓮山岳協會組成9人登山隊伍於台東縣向陽登山口入山攀登南二段,58歲山友林國能於今天(6日)下午因高山症陷入昏迷, 雖隨行同伴試圖急救,但最後仍宣告不治,南投縣警消獲報已派員連夜趕往協助後續處理,惟因山區雨勢不斷,導致救援過程更為艱辛。
花蓮山岳協會日前由台東縣向陽登山口入山,預計在8日由南投縣信義鄉東埔登山口下山,詎料,今日下午3時左右,南投警消接獲報案指稱山友林國能因高山正陷入昏迷,亟待救援,然而因山區整日雨勢不斷且天候濃霧瀰漫,無法出動直升機救援。
而該登山隊伍1名山友具有醫師資格,當場進行CPR等急救措施,但經過半小時的搶救,山友林國能仍因高山症而失去心跳、呼吸,下午4時許通報警消告知已無生命跡象。
包括南投縣消防局玉山分隊的警、義消與玉山國家公園警察隊共10人於晚上6時許整裝出勤,仍將連夜趕路至中央金礦山屋協助後續處理,預計7日晚間趕抵山難現場。
~~ Jen-Chun Wang就醫學角度請教各位先進看法 :
1. 預計8號出東埔,所以今天6號一般是大水窟山屋經秀姑坪下白洋中央金礦山屋,不管有沒有上秀姑巒山,從秀姑坪之後一路應該是下降高度才對(查一下秀姑巒山3805m,秀姑坪3296m,中央金礦2850m),如果是高山症的話,為何還會惡化的這麼快令人覺得奇怪?
2. 文中說隊友是1500通報的,營地是在中央金礦,整天又下雨......
照一般山友的紀錄來看,如果今天有上秀姑巒的話,1500到中央金礦,這是正常人的腳程速度,不過一般如果HACE的話會先步態不穩,而且整天下雨,應該沒法用這種速度下午1500走到中央金礦才對阿,這也是疑問??
3. 如果是走杜鵑營地可以快很多,在時間上比較能解釋可以比較早到中央金礦,但是從大水窟山屋走杜鵑營地到中央金礦,看等高線幾乎都是在腰繞大水窟山,AMS在沒有迅速上升高度的情況下會發生,更解釋不通了??
4. 有沒有可能因為天氣一直下雨,所以一早就決定不上大水窟山跟秀姑坪,改腰繞走杜鵑營地到中央金礦,但是不知途中何故(CVA? AMI? PE?) 快速昏迷???
3. 威而剛治療高山症 AMS
山難訊息通報
2014-05-05 瑞穗林道高山症發作 女吃威而鋼保命
花蓮縣瑞穗林道傳出山難意外,領隊呂政翰腳踝扭傷,另一隊員劉玉 …
中國時報【楊漢聲╱花蓮報導】
治療陽痿聞名的壯陽藥物威而鋼,已成登山客必備良方?花蓮縣瑞穗林道傳出一起山難意外,其中1人因高山症發作緊急服用威而鋼藥物,才讓病情獲得緩解,目前在營地等候搜救人員上山營救。
瑞穗林道 傳山難意外
台北榮民醫院玉里分院藥師石成展表示,高山症是人體在高海拔狀態由於氧氣濃度降低而出現的病理現象,嚴重時會導致肺、腦水腫;而威而鋼可擴充末梢血管,增加肺部供氧量,減少喘不過氣來的症狀。
他指出,「威而鋼」被認為對足以致命的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有預防效果,美國疾病管制局《旅遊黃皮書》並已將此藍色小藥丸列為高山症建議用藥,必要時,的確可發揮救命功能。但他也強調,威而鋼仍屬醫師處方用藥,須經醫師開立處方才能服用,以確保用藥安全。
呼吸不順 應立即下山
爬山資歷20餘年的資深山友葉國正表示,攀爬高山最怕的就是高山症,任何山友只要身體狀況不佳都可能遇到,所以山友常會攜帶藥物上山以備不時之需;最常聽 見的是利尿劑,威而鋼也時有所聞,最佳方法是在出現高山症初期反應,如咳嗽、呼吸不順等症狀時,應立即下降高度,不再往上攀爬,才是最安全的。
花蓮縣消防局5日下午2時許接獲通報,呂政翰等7人於本月1日結伴攀爬瑞穗林道,其間巧遇花蓮地震,加上梅雨來襲,飽受驚嚇!
輕微高山症 病情緩解
5日下午領隊呂政翰因山區大雨滂沱、山路溼滑而不慎跌倒,導致腳踝扭傷;隊員劉玉英則因輕微高山症、身體不適,經其老公葉志明餵以威而鋼後病情獲得緩解。
由於狀況尚佳,加上裝備完整、食物充裕,因此,暫時紮營在太平溪西源營地等待救援。同行另4人則已先行下山,以免再生意外。消防隊已集結6位隊員5日下午3時30分冒著大雨上山,第一日將在林道24K處紮營過夜,預計4天後到達搜救地點。
4.HAPE 高海拔肺水腫
雲林縣信義育幼院師生一行35人,由卓福星領隊於0228、08:35報備入山攀登嘉明湖預定0302下山,當晚夜宿避難山屋;0301前往嘉明湖後返回避難山屋夜宿。
0302 凌晨院生曾OO出現咳嗽、嘔吐症狀但未告知老師、領隊,至0302、06:40出發下山後20分鐘出現心絞痛、行走困難狀況,領隊卓福星一人開始以人力揹 負至向陽山登山口,領隊卓福星以無線電呼叫他隊嚮導全志平、王藝祖(阿浪)回頭上山協助,三人輪流背負至向陽大崩壁以電話報案請求派遣救護車。
向陽派出所接獲勤務中心通報,由所長張能為、警員杜振昌上山協助,卓福星等人行至黑水塘森林中一度有申請直升機吊掛念頭,所長考量當時天候(大霧瀰漫)、地形(無開闊處)不利直升機吊掛作業,與其原地等待萬一直升機無法救援浪費時間喪失搶救時機,遂以無線電要求卓福星等人立即揹下山。
一 行人於林道3.8k會合後警員杜振昌加入揹負,患者此時已呈現意識不清、臉色發黑、咳血、眼球突出症狀,經研判明顯罹患急性肺水腫、腦水腫,所長張能為緊 急呼叫呂安順之吉普車上登山口接應,再將患者以繩索固定所長身上以警用機車載運下山,因患者意識不清恐其摔落機車,由志平、ㄚ浪小跑步在旁跟隨、扶 持,10:50與吉普車會合載下山,11:05與救護車在遊樂區會合,緊急給予患者氧氣後意識逐漸清醒11:10由老師陪同送往關山慈濟醫院就醫無生命危 險。
5. 高山病,併發高海拔肺水腫
2014-03-22 0920
女子登奇萊高山症 警消揹下山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3月21日 下午5:42
(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21日電)攀登奇萊山的3人登山隊,其中一女性隊員發生高山症,南投縣警消今天趕赴救援,預計入夜後可將病患揹負下山就醫。
南投縣消防局仁愛分隊指出,這支由1男2女組成的登山隊來自高雄,從花蓮縣申請入山,昨晚8時30分一度報稱迷失方向,今天凌晨回報說已找到奇萊山屋休息,但46歲季姓女隊友出現高山症狀,無法行走待援。
仁愛消防分隊獲報後派遣4名警義消上山救援,下午3時40分趕抵奇萊山屋,為病患做救護處置後,以輪流揹負方式護送下山。
消防隊表示,由於山區濃霧低溫,預計入夜後才能抵登山口,由救護車接駁送醫。1030321
三條魚救援紀錄
00:00終於下山了…
和簡伊凡兩個人,凌晨五點多一路被冰刨砸上稜線,看到三位凍僵但還活著的山友那當下,我好慶幸我們不顧一切,頂著這種鬼天氣,半夜1:49就殺進奇萊,不然白天後很可能撿到的就不是活的了。
這次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這麼陡的地方背人…(尤其第二溝好陡啊…);第一次動用救命針,第一次使用加壓艙,學習到很多。
感謝Shih-Hao Wang醫生的遠距醫療指導,和逸智台北拿藥、新竹拿加壓艙、更是義氣相挺背進奇萊! — 和簡伊凡跟其他 2 個人
王士豪醫師遠距醫療紀錄
3月22日 · 編輯紀錄 ·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及王士豪醫師 奇萊山46歲女山友高山病施用攜帶型加壓袋及遠距醫療指導支援全紀錄(事件已圓滿結束,感謝大家....)
2014/3/21
06:37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秘書長詹喬愉(三條魚)致電王士豪
三條魚:46歲女山友意識清楚、呼吸困難、胸悶、呼吸急促、極度虛弱,疑似高山病,尋求醫療諮詢。⋯⋯
王士豪:判斷是高山病,併發高海拔肺水腫,須立即下山。請問現在現場有任何藥物嗎?請問山上天氣如何?
三條魚:天氣起霧,天候不佳!現場只有一盒藥品。
王士豪:天候不佳,直昇機無法救援,病患極度危險,唯一活命的機會是趕快下山,加上救命針及其他藥物,配合攜帶型加壓袋(PAC)的使用!因此,請趕快聯絡住台北的一匹快馬,到北醫急診室找吳人傑醫師。我會交代吳醫師準備藥品。另外,把那個藥物的照片傳給我,我來辨識!
三條魚:好!藥品等一下傳給你!
王士豪:因為我今天在苗栗汶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授課PAC訓練授証課程,台灣野外緊急醫療救護協會可以支援一顆PAC讓那一匹快馬背上山。因此,他到北醫拿到藥物後,趕快南下,到新竹的時候,撥電話給我,我們會把PAC送到苗栗交流道,我們在苗栗交流道會合。
06:51 王士豪致電吳人傑醫師
王士豪:目前奇萊山上有一位山友高海拔肺水腫急需用藥,請幫我準備以下藥品及醫材。等一下我會把跟你拿藥的夥伴電話及姓名給您,請教他如何抽藥及注射針劑。
Dexamethasone 5mg 針劑 10支
Dexamethasone 4mg 口服 10顆
Acetazolamide 250mg 口服 20顆
Nifedipine 30mg 口服 6顆
5cc空針十五枝
酒精棉片20片
吳人傑:本院沒有Nifedipine 30mg口服藥物,只有Nifedipine 5mg的。
王士豪:那就準備Nifedipine 5mg 口服10顆。請用自費看診,全部藥物開立自費,單據留著,全部費用可以請款。
吳人傑:好!
06:57 王士豪致電三條魚
王士豪:那個藥品是sidenafil 20mg,與威而剛同成分,可以預防高海拔肺水腫,有些報告指出對於治療也有效,且可以增加高海拔之運動表現能力。請詢問病患是否有藥物過敏史?並檢查橈動脈脈搏。
三條魚:無藥物過敏史。橈動脈脈搏很強。
王士豪:請立即口服兩顆後立即下山。我已經聯絡好吳醫師準備藥品。
07:56 林逸智致電王士豪
林逸智:我已經跟吳人傑醫師拿到藥品,吳醫師也教我如何施打,我準備從臺北出發。
王士豪:請到新竹跟我聯絡,我預計把PAC拿給你,我們約在苗栗交流道交貨。
林逸智:好!
08:53 林逸智致電王士豪
林逸智:我已經抵達新竹交流道!
王士豪:好!我們立即送PAC過去,我會附上中文操作說明簡報,請一定要抽空詳讀。等您跟病患會合時,打電話給我,我預計使用遠距醫療來施用藥物以及使用PAC治療病患。
林逸智:收到!
九點半 PAC送抵林逸智先生。
13:15 王士豪致電林逸智
王士豪:目前情況如何?
林逸智:剛從奇萊登山口出發。
16:40 三條魚致電王士豪
三條魚:林逸智已經與我們及病患會合,我們現在在一號成功堡上方平台。病患意識清楚,但是極度虛弱、呼吸困難!
王士豪:請立即施打Dexamethasone 5mg兩劑(共10mg) ,施打完畢後給予acetazolamide 250mg一顆以及Nifedipine 5mg一顆。
三條魚:收到,已施打及給藥完畢。
王士豪:立即將病患背下山,我們預計在成功山屋使用PAC治療病患!
三條魚:收到!
18:55 林逸智致電王士豪
林逸智:我們已經抵達成功山屋,病患意識清楚,呼吸困難。
王士豪:開始使用PAC治療。
林逸智:收到!
19:52 林逸智致電王士豪
林逸智:義消準備就緒,準備連夜背負病患下山。
王士豪:好,依照標準程序讓病患出PAC,減壓過程讓我跟義消指揮官自我介紹及說明。病患出PAC之後讓我跟病患通話。
(與義消指揮官自我介紹後說明:所有醫療給藥行為都透過夥伴、王士豪醫師經由遠距醫療指導施作。PAC也由夥伴施作,消防弟兄不用給藥及使用PAC。)
病患:王醫師您好。
王士豪:我是北醫急診王士豪醫師,您現在覺得如何?在袋子裡面覺得如何?
病患:還是很喘,但是在袋子裡面有比較緩和。
王士豪:您目前是發生高海拔肺水腫,相當危急,我們已經給您所有的藥物,以及使用加壓袋治療,義消也預計背你下山。等一下PAC會跟在你旁邊,我們預計晚 上十點您到黑水塘山屋時會再為您施打第二次救命針,以及讓您進入PAC治療及休息約一小時。所以您目前心情可以先放輕鬆,
病患:好。
王士豪:您目前要注意的事情是注意保暖,因為您被背,沒有活動,很容易失溫!要注意保暖!請將電話交給林逸智先生。
病患:是呀,下午的時候超冷的,一路上一直發抖。
林逸智:王醫師您好!
王士豪:請將PAC背在旁邊,在黑水塘山屋時讓病患進去治療一小時,在出發前幫病患準備防寒衣著,避免失溫,準備一壺溫水,隨時病患發抖寒冷時讓病患使用。隨時保持聯絡!施行任何醫療治療行為時都先打電話給我,由我用遠距方式進行遠距醫療。
林逸智:收到!
王士豪:辛苦了!加油!到黑水塘山屋時打電話給我!
林逸智:收到!
23:00 林逸智致電王士豪
林逸智:我們已經抵達黑水塘山屋,病患意識清楚,還是比較喘,義消們輪流背,速度蠻快的,可能不會休息。
王士豪:請給病患吃點東西後,施打Dexamethasone 5mg兩劑(共10mg) ,施打完畢後給予acetazolamide 250mg一顆,暫時不需PAC。注意保暖!到合歡山後跟我聯絡!
林逸智:收到!
2014/3/22
05:25 林逸智致電王士豪
林逸智:病患已經於清晨四點抵達奇萊登山口,病患意識清楚,呼吸困難的情況已經改善相當多,情況有明顯好轉!目前在救護車上,還是會送醫檢查。
王士豪:辛苦了!感謝大家!
05:42 病患家屬致電王士豪
病患家屬:我是奇萊山病患的家屬,我們已經抵達醫院,醫生想了解山上的治療經過。
當地醫院醫師:王醫師您好。
王士豪:(交班)。
當地醫院醫師:目前病患有輕微失溫,以及判斷有肺水腫,還在檢查。
王士豪:辛苦了!謝謝您們的接手治療。
結語:
感謝最辛苦的、連夜背負病人下山的花蓮縣消防局義消同仁、把病人由奇萊山莊背到成功山屋的三條魚、快馬林逸智快速將藥物及PAC送抵奇萊山並透過遠距醫療幫病患進行現場給藥處置及施作PAC、臨危受命準備藥物的吳人傑醫師以及眾多為病患集氣祈福的朋友們!
這是一個結合消防義消與民間搜救隊、現場給藥、遠距醫療、PAC運用、以及遠端醫療指導醫師的成功救援經驗。提供各位朋友參考,希望能對未來台灣醫療相關山區救援事件有所幫助。
如果有關於用藥及PAC之相關問題,可以直接跟我聯絡!
報告完畢!
王士豪
6. 高山症 昏迷 隔天自己好轉???
2014-04-13 山友高山症昏迷 直升機送加壓艙救命
〔記 者張瑞楨/台中報導〕一支來自桃園縣的3人登山隊,前天攀登海拔3400公尺的南湖圈谷時,劉姓隊員高山症發作,前晚抵達南湖山屋時昏迷,國家搜救中心的 直升機因缺乏夜間導航等裝備,只能等到昨天上午才攜帶「加壓艙」啟程,幸好患者休息一夜症狀好轉,吊掛送醫無生命危險。中市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前晚7 時接獲轉報,上述3人登山隊本月10日啟程,預計4天後下山,不料,10日下午,30歲左右的劉姓隊員就有身體不適、輕微咳嗽等症狀,11日抵達海拔 3380公尺南湖山屋,當晚7時一度昏迷。
中市消防局二大隊先派遣2人漏夜啟程,另請國搜中心派遣直升機,但直升機夜間無導航設施,等到昨天上午才出勤,消防局並委託治療高山症專家、醫師王士豪到中市東勢區待命。
昨天上午7時許,直升機順利把劉某載運至東勢河濱公園,王士豪說,領隊危機處理得當,劉某歷經一夜休息,症狀已好轉,沒用到加壓艙;他強調,高山症發作時要儘速下降,如果環境不允許,最好原營地觀察休息,不要再繼續往深山前進。
王士豪說,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已募款購置30多個攜帶型的加壓袋(又稱加壓艙或PAC),希望能在全台所有山屋都放置,未來如有高山症,可就地施救。
6. 硬蜱
Garcia Wu
3月25日
請 問各位先進, 今天有位病人被看起來是硬蜱的東西狠狠的咬住, 手邊也沒有硬蜱拔除器, 所以我直接excision skin tissue, 因為咬超過三天了, 想問說antibiltics要怎麼給才好? 我上網查了一下先給予doxycycline 200mg PO ST, 請問後續還要使用嗎? 要用幾天? Thanks
台灣山友案例 http://tinyurl.com/krnmf6h
硬蜱可引起萊姆症 http://tinyurl.com/mqb4rdr
美國CDC網站裏建議,最恰當的移除方法,就是用較細小的鑷子或小鉗子,儘可能地靠近皮膚後,夾住蟲體,用穩定均勻的力量,慢慢地把蟲體往上拉,如此應可把口器完整地移除,不致斷裂殘留http://tinyurl.com/kngn27p
Shih-Hao Wang 美國CDC2014旅遊黃皮書http://wwwnc.cdc.gov/travel/yellowbook/2014/chapter-3-infectious-diseases-related-to-travel/lyme-disease
TREATMENT
Most patients can be treated with either oral doxycycline or intravenous ceftriaxone. See http://cid.oxfordjournals.org/content/43/9/1089.full.
Lyme Disease - Chapter 3 - 2014 Yellow Book | Travelers' Health | CDC
.
.
.
.
.
.
.
.
.
案例參考~王士豪(2008)高海拔的殺機-高山病的自我診斷與防護 http://goo.gl/DaAwY8
高山病診斷與救治的實際案例
(一)、案例一:直昇機很快就來了,可是也太晚了,只因沒有提早下撤
1.簡要:
某大學登山社登嘉明湖,第一天由登山口至向陽叉路口,病人無不適主訴。第二天停留嘉明湖避難山屋,病人上午出現頭痛、疲憊虛弱,中午出現沒胃口,晚上開始發燒,發出呻吟聲。第三日凌晨一點,病患出現呼吸困難,「此時領隊有試著以手機向外求援,但都沒有收到訊號。因直昇機無發進行夜間拖吊,所以決定天一亮,馬上上稜線去以對講機與手機對外請求協助。」六點五十分病患失去呼吸,但還有微弱心跳,開始做 CPR。此時無線電傳來直升機要來了,七點四十五分無線電中又傳來,直升機現在才從嘉義要出發,八點十五分直升機到達,直昇機上不斷急救,但病人依舊到院前心跳停止。
2.關鍵點:
症狀詢問不完整,通訊問題,有想到要求援(也可能有想到要下撤,但記錄未呈現),但是整個過程當中沒有看到緊急下撤的行動。
3.給我們的啟發:
下撤是治療嚴重致命高山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下撤的方式有兩種:靠直昇機或搜救隊,以及靠自己。若在夜晚發生嚴重高山病,萬萬不可因為等待翌日的直昇機,而沒有做下撤的動作。事實上,大多數存活的病人是自己的伙伴帶下山的。
(二)、案例二:原地待援、原地待援,最後等到幫忙不大的援軍
1.簡要:
病患為某大學登嘉明湖隊伍。第一天中午十二時,由向陽工作站出發,第二天登上嘉明湖,當天住宿嘉明湖避難山屋。晚間八點,病患出現頭痛,並陷入昏睡,起初以為只是感冒。晚間十一時,病患原本的打鼾聲轉變成呻吟,且陷入重度昏迷,休息仍未改善。第三天凌晨三時,領隊隻身身下山求救,在大崩壁風口對學校撥出求援電話,表示有一同學意識不清行動不便,請求直昇機支援。第三天早上九時,求救同學已與搜救人員會合,其餘情況良好的十八名學生,也於中午十二時抵達向陽工作站。此時,嘉明湖避難山屋除了傷患外,留下五位同學在嘉明湖避難山屋內從旁照顧。下午四點,第一波地面搜救隊抵達山屋,既未攜帶急救藥物,又無法提供任何急救指導,復因積雪甚深,無法立即背負病患下山。
之後,隊員與四名救難人員及二名林務局工作人員一同強行背負已經昏迷的病患撤往向陽工作站。天色漸暗,卻發現救難人員並非每人皆有照明設備,且無睡袋等基本夜宿裝備。雖透過無線電與後續支援的救難人員聯繫,但因不熟悉路線,導致後續人員久久未能前來接應,一再延宕。第四天凌晨兩點,病患往生。
2.關鍵點:
在第二天,晚間十一點,病患陷入昏迷時,錯失了背負病患撤出的第一個時間點。在第三天,早上三點,領隊想到要對外求救,但是沒有想到要把病人背下山。在第三天,晚間下暴風雪前,有一整天的白天時間,隊員還是沒有想到要將病患背負撤出。第三天下午,搜救隊到了,也只能執行背負任務,無法提供救護。而且搜救隊伍裝備不足,真不知道這樣的援軍,提供如此的支援,真的比在山上毫無動靜的隊員可以提供的早期下撤還好嗎?
3.給我們的啟發:遵守黃金律。一遇到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立刻下撤。不要過份依賴外援。外援,是「外來的支援」,自己也要有努力,然後靠外援助一臂之力,不要傻傻的以為已經求援,就可以在原高度治療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
(三)、案例三:進退兩難、剛起步的高山救援
1.簡要:
某大學生山社前往北二段登山,第二天上鈴鳴山時病患出現輕微運動表現降低。第三天鈴鳴東鞍到無明水池(前後皆斷崖之營地)間,上下無明山時運動表現降低之症狀加重,下無明山的路,並出現嘔吐。到營地後沒胃口。第三天:停留無明水池,病患持續疲憊虛弱,出現發燒,七點半,聯絡留守與醫師確認病患為高山病,並聯絡國搜叫直昇機。九點二十五分,直昇機起飛。十點整直昇機到上空但被雲遮住。國搜改出動地面部隊,直昇機待命。中午病患漸漸意識改變,下午陷入昏迷。第四天,停留無明營地,整天天氣差。晚上十一點二十分,病患失去呼吸心跳,開始 CPR。第五天,凌晨零點二十分,CPR 無效,病患死亡。傍晚,政府搜救隊、自組搜救隊到達。十三個小時的步行距離,官方搜救隊加上過夜花了兩整天的時間才到,大學自組搜救隊只花了十小時。
2.關鍵點:
政府搜救隊顯然剛起步,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搜救隊理應比一般登山客登山能力、體力、腳程更強,但此次事件,不但登山能力弱,而且差距很大。病患深處進退兩難的「不利救援或撤退的環境」。直昇機天氣不好不能飛。
3.給我們的啟發:
帶著症狀進入「不利救援或撤退的環境」真的要考慮再三。一旦進入這種極端的環境,撤退的標準就要放的更寬,「趁病人還能走的時候就要開始下撤」。即使真的已經不能走了,一旦得知直昇機無法立刻到,或是直昇機救援失敗,立刻要努力下降高度。寧可在下山途中跟地面部隊會合,不要一直停留在原地。最後,真的不要過份依賴地面搜救部隊,臺灣這方面真的剛起步,這是救難體制與系統整合的問題,其實搜救隊員已經很努力,也真的是拼命,真的不要苛求與責備隊員,搜救隊員也是體制下的受害者。
(四)、案例四:直昇機不能飛,就自己背下山
1.簡要:
本活動由某社會團體舉辦之南湖婚禮。病患在第二天上審馬陣時就已有症狀出現,以為是感冒的症狀。在審馬陣山屋休息一天再上南湖,第三天亦沒有發病。第四天,病患由上圈谷往上攀南湖大山北峰途中,高山病症狀加劇,疲憊虛弱,意識改變。在北峰時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下到下圈谷等待直升機,一是以人力迅速下撤。…然而,此時的能見度約只有兩百公尺,且霧開始變濃,搜救單位亦遲遲未答覆是否能調派直升機。我們決定以人力背負的方式緊急下撤。下午三點,原本預計在審馬陣再等待一次直昇機,但霧愈來愈濃,搜救單位明白表示這樣的能見度無法派直昇機。此時,病患一動也不動,我們只得拚命後送。此時有七男一女護送下山,其中女孩子負責指導患者呼吸,並提醒患者不要睡著,全隊
的人都不時為患者打氣。六男中一男負責在前面用鋸子和山刀清理雜木。原本以為下降至雲稜山莊,病患的狀況會有所改善.但事與願違,一點好轉的樣子也沒有。有時叫喚了好幾聲,才有微弱的回應,氣若游絲。在通過多加屯山,進入松林時與勝光派出所的增援人員接上了,趕了最後一段路衝下登山口。在暗夜中狂奔,每個人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趕快將患者送到林道口。第五天,凌晨一點半趕到林道口,病患送上救護車,稍晚,抵達羅東博愛醫院,診斷為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經數日治療後,病患存活出院。
2.關鍵點:
及早當機立斷,直昇機一旦不能飛,立即連夜下撤。
3.給我們的啟發:
這個事件裡,直昇機不能飛,當機立斷立刻由南湖北峰馬上下撤,並與直昇機約定下一個救援地點審馬陣。在審馬陣得知直昇機又不能飛,已經接近傍晚,且病患情況繼續變差,所以決定連夜下撤。這立下一個典範,高山症的撤離,要完全遵守黃金律,不要對外求援後就忘記黃金律。應該要學習這個事件的處理方式「一邊下撤一邊等待空中救援」以及「一邊下撤,一邊與地面救援會合」。自助人助,病患才有最高的存活機會。
(五)、案例五:下降不夠多,病情再惡化
1.簡要:某大學某登山社舉辦雪山雪訓隊伍,病患上山前有小感冒。第三天在黑森林,病患中午出現頭痛,晚上出現咳嗽。第四天,病患早上出現沒胃口、運動表現變差、休息時呼吸過速、肺囉音、意識改變、疲憊虛弱,這一天,病患由伙伴協助之下,由海拔 3600 公尺的黑森林下降 1100 公尺至海拔 2500 公尺的七卡山莊。傍晚一到七卡山莊時,病患症狀減輕。但是,入夜之後病患咳嗽加重,咳一整晚。第五天,一早,病患依舊沒胃口,依舊咳嗽。中午一點,隊員發現病患其實「不是在睡覺,而是已經陷入昏迷」,病患此時大小便失禁、意識改變只對聲音有反應、呼吸急促、肺囉音在一公尺外就聽的到了。開始隊員輪流背負下山,此時直升機表示,大水池無法停靠直昇機,只能用救護車。下午三點,病患清醒,但極度虛弱,救護車表示必須載運病患往海拔較高的梨山請由衛生所的醫師診療,但被隊員拒絕,因為武陵農場海拔 1700 公尺,梨山海拔 2100 公尺。這樣子是把高山病的病患往高處送。隊員要求先使用救護車上的氧氣設備後,病情稍緩,下午四點,病患由隊員自行開車火速載運病患至羅東。病患過南山村後意識逐漸變好,過四季時完全甦醒。晚間六點,病患抵達羅東醫院,胸部 X 光顯示,兩側肺水腫。血液氣體分析顯示,嚴重低血氧。病患入住加護病房,一星期後康復出院。
2.關鍵點:
下降得早,行動夠快,不然可能會來不及。病患是下降部分高度而非一口氣下降至平地。隊員裡剛好有醫師,當機立斷,拒絕病患被送至梨山。
3.給我們的啟發:
如果下降高度不是直接降至平地,仍須時時提防病情再度惡化之可能,尤其是夜晚,容易讓逐漸好轉的病情再惡化。不管是誰的建議,就算是救護人員,也會有錯誤的時刻,請一切遵守「修正版的高山病的黃金律」,遇到不合理的情況,勇於與救護人員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